查看原文
其他

是时候说出真相了!关于《自然》投稿流程的9大误解

2018-04-12 Nature自然科研 Nature自然科研

原文以Nature: the truth为标题

发布在2018年4月4日的《自然》社论上

关于《自然》的编辑流程和政策,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误解。本文试图对此做出一些澄清。

一些关于在《自然》上发表文章的误解从未消失。

来源:Gado Images/Alamy

误解之一:或许最古老的一个误解是,投给《自然》的文章不可以在预印本(preprint)网站上传,如果已经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布了论文原稿会使《自然》拒绝考虑一篇论文。

真相:之前也在这个专栏阐述过,实际上并非如此。20多年来,我们的政策是将预印文本视同会议演讲:它属于学者间的交流,旨在促进获得更多非正式的反馈,提高论文的质量。


误解之二:自然系列期刊不希望资深研究人员让资历浅的同事参与保密的同行评议流程。

真相:并非如此。我们积极鼓励研究生和博士后参与,以便帮助他们在适当的监督下获得经验。我们要求指明这些参与者,给予他们应有的认可,并且在今后的文章同行评议中,很可能直接向他们寻求意见。


误解之三:审稿人对论文具有一票否决权。

真相:只有在论文的技术方面是这样的。虽然审稿人对论文重要性的评估有很大影响,但一直以来都是编辑决定《自然》发表哪些论文。我们会听取关于技术的评价,但也保留不同意审稿人关于文章是否应该发表的建议的权利。


误解之四:论文的作者身份,包括作者国籍和所属机构,会影响《自然》决定是否评审或发表。

真相:并非如此。我们经常发表首次向我们投稿的作者的论文,并且也常因为编辑判断文章重要性不足而拒绝一些颇有声望的作者的论文。我们明白审稿过程可能存在无意识的偏见,因而对希望进行双盲同行评议(审稿人和作者互相不知道对方身份)的作者,我们可以满足其要求。


误解之五:《自然》的编辑会预期文章是否会被媒体报道或引用,以此为标准来筛选论文。

真相:并非如此。筛选的终极标准在于文章本身的重要性。在许多研究领域,引用数确实反映了重要性,我们也的确认为较高的引用数有价值。但是,我们发表的许多论文既不会获得很多引用、我们也不期望它们会被大量引用。但我们依然认为这些文章很有价值,因为我们认为它们很有趣,或对社会有潜在的重大影响。


误解之六:《自然》的编辑可能在尚未通读文章的情况下拒稿。

真相:并非如此。


误解之七:作者必须严格按照《自然》的格式指南准备投稿文章。

真相:并非如此。投稿时我们关心的只是提交的论文大致符合我们的长度规定,并且编辑和审稿人能够理解论文陈述的内容及其依据。在这一阶段,图和图例不一定要放在文本末尾。格式问题只有在论文进入发表阶段时才需要格外重视。


误解之八:在自然系列期刊中,如果论文被一本自然旗下的期刊拒稿后,推荐转投另一本自然旗下期刊时,后面那本期刊的编辑可能会对这篇论文有偏见。真相:并非如此。每本期刊的编辑都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评估论文。因为我们在给出转投建议时,已经充分了解了我们不同期刊的评价标准,所以相较于首次投稿自然系列的期刊,可以想见从其他自然系列期刊转投来的论文被编辑直接拒稿的可能性实际上反而更低,而被审稿人同行评议的可能性更高。我们的统计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例如,2018年2月在自然系列期刊转投的文章被送至外部评审的数量是直接投稿的两倍。


误解之九:《自然》的编辑从不考虑关于论文决定的申诉。

真相:并非如此。


我们的作者指南可能在这些政策的某些细节上还不够明确,我们正在努力改进。不过,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对研究者们有所帮助,并且纠正一些关于《自然》审稿过程和政策广泛流传的误解。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4024-4

你还听说过什么关于《自然》投稿流程的传言吗?在评论中告诉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热门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如何写出一流论文?Nature请6位专家为你支招

点击图片阅读:12位Nature编辑给自己与孩子选择的科学启蒙书单

点击图片阅读:动辄2米长的DNA,为什么不像耳机线那样容易打结?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8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